当然,普通网民个体往往很难核实,但媒体、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则不同,不能淡忘职业操守,不能以此来炒作、膨胀公众的不满情绪,更不能违犯相关法律法规。
去杠杆化不能否定金融创新 反思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欧美金融机构在过度激励的刺激下,在风险管理未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下,过度运用杠杆交易,进行产品和交易创新,深度涉足高风险的证券化商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创新型业务。因此,从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历史看,创新与危机都是历史常态,对于创新诱发的危机,最终还需通过监管创新、制度创新来纠正偏差,化解危机。
一些投资银行(业务)真正陷入困境的也是与农贷相关的投资部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不能因短期的曲折而迷失发展的方向,应当在全面考量、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吸取教训,借鉴经验,牢牢把握发展的大势,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国际化、综合化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引发并加重金融危机的两大复杂金融产品而言,综合性很强,很难明确归入银行、证券、保险等某个业别。实施综合经营的金融机构具有更均衡的业务组合、更稳定的核心负债,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小,有利于抵御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风险,实现稳健发展。CDO和CDS既非商业银行专属产品,也非一般的证券、保险产品。
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支持对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的银行实行暂时性的国有化,2008年诺奖得主克鲁格曼公开表示,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采取政府持股的形式。其基本逻辑是,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实施后,银行大量涉足证券、保险等非商业银行业务,最终导致巨额损失,由此否定综合化经营,主张分业经营的呼声再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否认国际收支不平衡同美国金融危机存在密切关系。
事实上,正是因为缺乏监管,有毒债券才得以被创造出来、被高价售出,而风险则被转移、传递到整个金融体系。在中国私人投资尚未得到发展之前,中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愿主动调整,中国将付出极高代价。无论中国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刺激措施,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难于避免。
这就使美国得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美元的稳定。到2005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对GDP之比达到7%,美国的净外债余额为3万亿美元左右,外债余额对GDP之比接近30%. 与经常项目逆差相对应,美国拥有大量资本项目顺差。
所谓全球不平衡是指美国的大量贸易逆差和亚洲国家、石油生产国的贸易顺差。住房金融机构将住房抵押贷款借给没有收入、没有工作、没有资产的高风险借款者。与此同时,人们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原因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外国资金的源源流入,使美国保持了国际收支平衡,而不必诉诸于美元贬值或提高利息率。
外债余额/GDP比可能加速上升,从而使国际收支加速失衡。对全球不平衡在多大程度上要为美国金融危机负责是一个还需要做更多经验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尽管美国政府和部分经济学家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表示不满,要求人民币升值,但美国精英阶层深知,中美国际收支结构的这样一种镜像关系对美国十分有利。因此,中国必须把经济增长的立脚点放在内需上。
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尽管美国外债的不断增加,基于对美国金融市场的高度信任,外国投资者一直在源源不断地购买美国资产,包括MBS、CDO这类高风险资产以及原以为风险不高但实则不然的两房债券。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把金融危机归因于监管的失败。
现在看来,如果不发生金融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2可能还会在相当时期内维持下去。消费和投资的减少意味着美国贸易逆差的减少。
与此相应,中国将用贸易顺差换回的美元购买美国金融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对于这种不平衡的逆转和纠正,从而导致经济动荡和衰退的担心是多余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彻底打破了美国资本市场近乎完美无缺、美国金融资产回报高风险低的神话。利息率的上升和房价的下跌,导致违约率的上升。换言之,美国希望使布雷顿森林体系2保持的时间更长一些。事实上,正是由于对美国金融资产的安全性和高回报深信不疑,日本、中国和石油输出国一直在购买美国金融资产。
前者意味着国际收支难于改善,后者则意味着缩小国内投资对储蓄的缺口。可以说,没有资金的大量流入美国,所谓格林斯潘之谜就不会发生,美国政府就难于长期保持低利息率,从而使美国的资产泡沫不断膨胀。
另一种流行看法是,储蓄大于投资必然导致出口顺差。而加工贸易的支配地位又是中国贸易结构的重要特点。
自1981年以来在长达20多年时间里,美国几乎年年是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逆差,与此同时,美国外债余额对GDP之比不断增加。美国次贷危机由此而浮出水面。
美国政府并未放弃强美元的政策,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事实上也从来都不是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当然,国际收支不平衡仅仅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之一。因而,美国政府并未放弃强美元的政策,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事实上也从来都不是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而美国消费者则得以继续通过借债维持入不敷出的生活水平。
中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出口是解决就业的重要保证。在这场讨论中,大多数经济学家并未过多考虑美国金融市场本身会发生什么问题。
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是5万美元,与此同时,他们的平均发债也是5万美元。通过证券化,风险从发起人转移到投资者。
中国不可能在短期内降低储蓄率,因而中国保持大量贸易顺差是不可避免。例如,一方面,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力求居民消费不会大幅度下降。
换言之,美国居民必将降低自己的消费率(提高储蓄率),降低债务水平。我们有必要问一下:全球不平衡与美国金融危机到底有何关系?把美国金融危机归罪于中国是荒唐的。2007年9月西方中央银行联合干预,向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布雷顿森林体系2理论在国内外都具有极为广泛的市场。
而这一调整意味着美国贸易逆差的减少。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试图说明,中国的以双顺差为特征的国际收支结构-布雷顿森林2这样一种全球不平衡状态,对中国是不利的。
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唯一出路。经济学家所预期的国际收支结构调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猛烈方式发生了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次贷危机。
© 1996 - 2019 恬不为怪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永成路